专家视角

    【转载】潘艳贤:泰国2023年国情概况

    作者:  时间:2024-04-25 10:18  浏览:

    2023年,泰国历经大选、新政府组阁、他信回国等政治事件,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泰国新政府致力于恢复经济,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持续放缓。外交方面,泰国积极开展“经济外交”,反应良好。

    一、政治:政府平稳过渡,政局显现新局面

    2023年,泰国各党派围绕着总理人选、政府组阁进行了多轮博弈。大选得票最多的前进党未能成功执政,而为泰党则成为最大赢家,不仅他信派系的赛塔成为新任总理,他信也得以重返泰国。由于民众对长期政局混乱的厌烦以及对社会稳定、经济复苏的期望,各界对选举结果并无激烈反应,泰国迎来相对稳定的时期。然而,泰国政坛的博弈还在继续,随着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以及泰国新生代政治影响力增强,泰国将从传统的曼谷精英与农村力量对立转变为以前进党为首的改革派与维持现状派之间的博弈。

    1.大选成功举行,政权平稳交接。

    在2023年5月举行的大选中,皮塔所领导的前进党获得超过1400万张选票,在500个席位中赢得151个席位,位列第一,为泰党屈居第二。在7月13日的第一轮总理投票中,军方控制的上议院阻挡了皮塔竞选总理之路。在第二轮投票开始前,泰国宪法法院因皮塔被指控持有媒体公司股票涉嫌违反选举法而暂停其议员资格,国会也取消了皮塔作为总理候选人的资格。为泰党则采取了务实策略,将保守政党延揽入执政联盟,包括亲军方的公民力量党和泰国人团结建国党。在8月22日的总理选举中,赛塔获得482票支持,其中152票来自上议院,赛塔得以顺利当选泰国新任总理。

    2.他信重返泰国,政治意义重大。

    8月22日,海外流亡17年的前总理他信重返泰国,当日泰国最高法院宣判其须服刑8年,他信当即申请保外就医。9月1日,泰国国王特赦他信刑期减至1年。有分析人士指出,他信的回归是为泰党与保守派合作的条件之一。从选举进程来看,前进党的影响力让为泰党与保守派都感到压力,两方均有意利用他信压制前进党。而前进党对他信回国也没有抨击和阻挠,在为泰党与保守派合作的背景下,前进党也需要保持理性,甚至与为泰党达成某种默契,以免重蹈其前身新未来党被解散的覆辙。从各方反应分析,他信回国增加了泰国政局的稳定性,形成了为泰党、保守派与前进党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却又相互依存的格局,泰国政治局势趋于稳定。

    3.前进党异军突起,成为政治新势力。

    2023年大选初期,由于前进党提出修订亵渎君主罪相关条款、限制军方、修改宪法等一系列激进政策,获得大批选民,尤其是青年选民的支持。5月初,前进党民调支持率首次反超为泰党。虽然前进党最终在8月总理大选中失利,但也成为泰国政坛最有潜力的、不可忽视的新政治势力。同时,前进党也成为泰国保守政治势力重点关注的对象,如言行过激,仍可能面临被解散的困境。

    二、经济:传统经济疲软,增长持续放缓

    2023年,泰国经济总体持续放缓。塞塔政府上台后采取重启旅游业、延缓农民还贷期限、降低居民生活成本、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减免税收等系列措施以提振经济,但因内需和旅游业发展低于预期、出口低迷以及家庭债务等因素影响,经济复苏仍增长无力。2023年泰国经济同比增长1.9%,增速比2022年的2.5%放缓,在东盟国家中处于垫底位置。

    1.泰国家庭缺乏金融流动性,民间消费动力不足。

    泰国的“家庭债务问题”一直是泰国经济的焦点。2023年第三季度,泰国家庭债务为16.2万亿泰铢,同比增长3.3%,占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的90.9%。不良贷款为1,520亿泰铢,占贷款总额的2.79%。三分之二的家庭债务属于“非生产性贷款”,其中39%是个人贷款,29%是信用卡(消费债务),可产生收入的商业债务等仅占总债务的4%。这种债务结构对泰国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产生不良负面影响。泰国中央银行提供了多方面的解决方案,但需要扩大30%的债务,而这些债务并不在泰国银行预算之内。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2027年全民脱贫”的目标,赛塔政府采取减少支出、增加收入和提供更多机会的原则,并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帮助人们解决债务问题的政策。

    2.进出口贸易、制造业等传统经济增长萎缩,经济失去提升动力。

    泰国经济发展一直依赖传统产业,但传统产业易受国际负面因素影响。2023年,由于受中东局势、中国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泰国传统经济支柱产业均表现不佳,出现萎缩。其中,2023年出口总值为2,802.09亿美元,缩减1.7%;进口总值为2,632.37亿美元,缩减3.1%;贸易顺差170亿美元(合5,978亿泰铢)。而2023年全年制造业缩减3.2%,2022年为增长0.7%;平均产能利用率为59.06%,低于2022年的62.76%。原因是出口内销两栖型制造业和出口制造业产量下降,至2023年第四季度,泰国制造业已连续五个季度缩减。

    3.政府组阁时间长,拖累政府经济政策实施。

    泰国新政府组建时间过久,大选从5月持续到8月底,持续三个月的“政治真空”状态对经济造成冲击,不仅经济刺激政策停滞,政府年度预算也被迫延迟,导致政府投资缩减。

    4.旅游业呈改善迹象,但仍未达预期。

    2023年泰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旅游业出现明显的改善迹象,入境国际游客数量大幅增长,旅游热度持续走高。2023年入境国际游客数量达2,815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54%,但仍比泰国政府预期人数少了610万人次。酒店平均入住率为69.22%,创新冠疫情四年以来新高,全年住宿和餐饮服务业同比增长18%。

    三、外交:延续平衡外交政策,积极开展“经济外交”

    2023年,泰国在“大国平衡”的外交传统下积极开展“经济外交”,赛塔总理多次出访,以期加强与中、美等国以及新兴经济体在投资、经贸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友好合作。同时,泰国依托东盟在缅甸事务的国际调停中发挥积极作用,妥善处理巴以冲突中泰国劳工伤亡人质事件,取得积极的外交成果。

    1.积极处置地缘政治冲突等带来的安全问题。

    泰国2023年面临地缘政治冲突等带来的诸多安全问题。10月,泰国33名劳工在巴以冲突中遇害,还有多名泰国人被哈马斯扣为人质。事发后,泰国政府积极接回劳工,同时为确保被哈马斯扣为人质的劳工获释,派出谈判小组,并通过泰南穆斯林领袖与卡塔尔、伊朗等各国协调、联系哈马斯,努力争取释放泰国人质。在泰国的努力下,哈马斯于11月底分两批释放14名泰国人质。积极处置突发外交事件使泰国新政府树立良好的外交形象,获得国内民众好感。此外,缅甸局势亦严重影响泰缅边境的安全,泰国政府采取设立人道主义安置区等有效措施对进入泰国境内的大量缅甸难民进行安置,并积极协调缅甸国内各利益方以及东盟各国开展多方会谈,为缅甸重新与国际社会接触并恢复积极关系开辟新道路。

    2.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以外交促经济发展。

    自赛塔政府上台后,泰国外交以经济外交为重点,更加务实。在11月泰国外交部举办的外交官员年度会议上,赛塔总理提出了积极主动的经济外交政策,指出泰国外交特使应在促进海外贸易、投资、旅游业和软实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赛塔自上任以来,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该外交政策。2023年,赛塔出访了中国、美国、文莱、马来西亚、柬埔寨、沙特阿拉伯、老挝、日本等多个国家,多次向他国推荐泰国泰南陆桥、铁路基建、新兴投资等经济项目,并积极推动与中国、俄罗斯等泰国主要旅游客源国的免签政策的实施。

    3.中泰关系持续向好

    2023年,中泰两国在多个领域积极开展深入合作。政治层面,两国继续深化高层交往。2023年10月,赛塔赴北京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对中国进行访问。中国也是赛塔当选总理后正式出访的第一个非东盟国家。在这次访问中,泰国表示愿意积极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并提出了建设泰南陆桥,与中国扩大免签的政策。中泰双方还就加快中泰铁路建设,拓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新能源等领域合作,扩大人文交流等方面的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经济方面,中国加大了对泰国投资,尤其是对“东部经济走廊”的投资。以新能源汽车等为亮点的投资既优化了中国企业产业链布局,又助力泰国提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中泰两国央行多次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本币结算在双边贸易投资中占比不断扩大。安全方面,两国加强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中泰两国军队在泰国境内成功举办了中泰“蓝色突击-2023”海军联合训练、中泰“突击-2023”陆军联合训练。中国向泰国交付了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军舰“象岛号”。中泰两国合作打击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跨境犯罪,为两国发展营造安全环境。

    四、2024展望:政局将持续稳定,经济复苏成重点

    赛塔政府虽然得到保守派力量的支持,但双方在不少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如果为泰党与保守势力在双方的利益点上能保持守衡,泰国2024年政局将迎来难得的平稳发展期。经济上,如赛塔政府未能改善泰国经济,将可能再次面临被各方围攻的局面,因此,经济复苏成为2024年赛塔政府的工作重点。泰国2023年经济发展外源动力不足,持续“加杠杆”负债已显弊端,因此,泰国政府2024年在推行部分经济改革的同时,力争搭上大国“顺风车”,以寻求经济困境的破局,进一步拓展新经济产业的发展空间。外交上,泰国将继续通过“等距外交”积极维持与大国的平衡关系,经济优先将成为重点,外交也将继续服务于经济增长目标。总体而言,2024年,如无政治突发状况,泰国在政局稳定利好及经济外交政策的加持下,经济将稳定复苏,而经济的改善将反过来促进政局的持续稳定,这也是泰国民众期望的局面。

    作者简介:潘艳贤,博士,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泰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文章来源:东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