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区域国别学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

    作者:  时间:2025-05-06 17:08  浏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教育部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全国72所高校共同发起,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25次会长办公会及第9次理事会会议研究审议,批准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区域国别学研究分会。

    4月2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区域国别学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在我校举行,校党委书记倪海东当选为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栾宗涛、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周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李楠出席会议并致辞。倪海东书记讲话,段鹏校长致欢迎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领导与会员代表参会。

    栾宗涛副司长代表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研究生司向成立大会的召开致以诚挚的祝贺。他指出,区域国别学研究分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区域国别学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他对分会建设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构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打造区域国别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枢纽;二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打造有影响力的新型智库;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最后,他鼓励分会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引领作用,成为推动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强力引擎和关键力量,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新贡献。

    周莉副司长代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向分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她指出,区域国别学研究分会的成立恰逢其时,将进一步为学科建设凝聚智慧,为咨政服务汇聚力量,为国际合作搭建平台。她希望分会发挥平台作用,提升学科建设创新研究能力;发挥渠道优势,提升咨政服务的应急响应能力;发挥整合优势,提升学生的生态构建涵养能力。她期待分会将分散的学术力量转化为系统的国际科研网络,构建全球区域国别研究的共享平台,推动区域国别研究学术共同体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助力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李楠副会长在致辞中肯定了分会作为学术与政策结合的成果,对于推动国家间相互理解、合作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梳理了学科研究的七大任务,一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学术支撑,二是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发展,三是服务三大全球战略的倡议的实施,四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五是关注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需求,六是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七是支撑教育强国规划纲要的实施。他提出为完成上述目标,理事会、秘书处、分会应完善组织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加强新型高端智库建设;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打造“政产学研用”品牌活动,搭建高质量协同创新平台。

    倪海东理事长在讲话中指出分会建设的三大重点方向,一是聚焦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大局;二是瞄准学术前沿,引领学科发展;三是培养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他表示,分会将以担当精神,锚定学科发展坐标,深耕人才培养创新,打造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学术高峰,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国际话语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书写新时代区域国别学的新篇章。

    段鹏校长在讲话中向莅临大会的领导、嘉宾和各校从事区域国别研究的学者代表致以热烈欢迎。他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赋能、国际传播四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在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取得的丰硕成果。段鹏校长希望分会能够成为全国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合作平台、国际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咨政谏言、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渠道,做好党和政府可信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段鹏校长与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黄仁伟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大学翟崑教授,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理事长、中山大学常晨光教授共同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区域国别学研究分会揭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区域国别学研究分会的成立凝聚了我校在区域国别学领域持续深耕的不懈努力,是我校在区域国别学领域积极作为、挺膺担当,服务国家自主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又一重大成果。

    本文来自:北语国别和区域研究院